專題報導:
ISO成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研訂消費產品安全國際標準
ISO成立一個新的計畫委員會ISO/PC
243-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其目標是為了制定防止產品產生消費者健康及安全風險的國際標準,該委員會2009年11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了第一次會議。該標準將提供消費產品供應商實際的指導,使他們能夠減少產品風險,以增加消費者的信心,促進貿易和競爭力。
目前約有23個國家參與該計畫委員會的工作,超過
20名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專家,積極參加了第一次會議。
標準的範圍是討論項目的主要議題之一,與會者討論「消費產品」之定義及煙草、食品和藥品是否應包括或排除。有人建議標準的範圍應廣泛和靈活,ISO/PC
243主席伊麗莎白尼爾森博士解釋說:「各國政府根據各個國家的情況和既有的監管,未來採取或參考這項標準時,將能更確定適用產品的範圍。」
ISO/PC
243是依以降低消費產品風險為目的之ISO消費者政策委員會(ISO/COPOLCO)工作小組的一項建議而設立的。根據這項建議,在歐洲、北美和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受傷統計數字顯示:設計問題、功能不良及不當的安全資訊與許多意外傷害有關。國際標準將提供普遍適用的指引和實用的工具,以識別、評估和消除或減少潛在的安全風險,使這些風險在產品進入市場之前得到處理。
未來的標準預計將對消費產品供應鏈的各方(設計者、製造商、進口商、批發商及零售商等)提供指引。它應將減少可預防的損傷,增強消費者信心,提供一個國際標竿以便於進入國際市場,亦可作為輔助管理辦法,提供產品安全的系統和教育供應商等。
ISO/PC
243第一屆會議由加拿大標準協會(CSA)主辦,下次會議將在2010年2月初以網絡方式舉行。
標準因應全球氣候變遷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嚴峻的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地球的平均氣溫持續攀升。據此預測,未來將發生劇烈的氣候變化,科學家們還預測,我們共同生活的星球將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壓力。
為此,權威專家已就應對氣候變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就包括由全球三大權威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發佈的技術標準,包括如下領域因應氣候變遷的標準:
1. |
監測溫室氣體排放。 |
2. |
測算網路及產品的碳足跡。 |
3. |
設計並建造高能效的住宅和工作場所。 |
4. |
環境和能效標識良好行為的衡量基準。 |
5. |
促進環境管理、設計以及能源管理良好行為準則。 |
6. |
推廣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的新技術。 |
7. |
推動採用提高能效的新技術與服務。 |
此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也有制定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國家標準,如:CNS
14064-1「溫室氣體-第1部: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之量化及報告附指引之規範」、CNS
14064-2「溫室氣體-第2部:計畫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或移除增量之量化、監督及報告附指引之規範」、CNS
14064-3「溫室氣體-第3部:溫室氣體主張之確證與查證附指引之規範」、CNS14065「溫室氣體-使用於溫室氣體確證與查證機構之認證或其他認可形式之要求事項」、CNS14020「環境標誌與宣告-總則」、CNS14001「環境管理系統-附使用指引之要求事項」、CNS14809「品質與/或環境管理系統稽核指導綱要」等,提供相關產業參考。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ISO 31000風險管理標準
近年來大小不斷的全球性金融風暴衝擊,對於全球之經貿與企業經營環境帶來空前的嚴重衝擊,此刻,企業經營者要如何建構一個符合企業需求之風險管理系統與控管策略,是企業訂定施政目標與計畫時,不可或缺的一環,但現行國際間已公告的風險管理系統與標準,版本甚多,要如何選擇適合組織本身所需的風險管理系統,讓企業經營者傷透腦筋。
鑑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 2009年11月13日發佈 ISO
31000:2009風險管理-原則與指導綱要(Risk management -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同期也發佈ISO/IEC Guide 73:2009風險管理-詞彙(Risk
management - Vocabulary)。ISO
31000可應用於任何組織及其生命週期的所有階段包括:活動、程序、企劃、產品、服務或資產等,而不是僅限於在特定的工廠或部門,其主要目的是去處理特定風險或組織風險,而非取代既有的標準,而且ISO
31000是一般原則性的指導綱要,並無強制規定組織內的風險管理系統需要一致化。
ISO
31000風險管理的架構,係透過PDCA管理循環的模式(計畫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ION)。企業於開始設計與完成風險管理架構前,須瞭解組織的內外環境因素,訂定風險管理政策,並建立風險管理溝通的模式,將角色、責任、計畫標的、績效量測、資源及風險管理指標等進行溝通與宣導。同時擬定風險發展執行計畫與程序,經由監督與審查機制,使組織之風險管理達到持續改善的終極目標。
我國雖尚無風險管理標準俾以遵循,但行政院為積極推動各部會將風險管理納入日常作業與決策運作,已函頒「行政院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作業基準」,並編訂「風險管理及危機處理作業手冊」。相較於先進國家導入風險管理已行之有年,國內推動風險管理正待起步,風險管理能量之建立,亟需要再投入更多心力。
|